刘强东的一篇“小作文”,直接带崩了京东集团的股价。12月11日,京东集团股价一度跌近8%,最终报收98.25港元/股,仍大跌6.25%,在十大互联网公司中表现垫底。
当日,公司港股市值蒸发超过200亿港元,最新市值仅剩3090.95亿港元,较今年年初的高点上跌去了60%;如果以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考量,较京东集团2020年港股上市以来的股价最高点,跌幅更是超过了75%。
京东集团昨日的大跌,可能主要还是因为耿直东哥,将炮口对准了京东。
近日,有京东集团员工在公司内网发帖称,京东现在的促销机制过于复杂、大促能动性较差,低价战略落实不够全面,还有平台生态不够完整、部门联动性较差等问题。
刘强东亲自回应表示:句句点到了公司的痛点,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,必须改变,“否则我们没有出路”。这个冬天持续的时间,略微有点长。大佬们渐渐开始认识到,一味粉饰太平,并不能解决问题;知耻而后勇,才有可能让公司走出谷底。
于是,先有马云在阿里巴巴内网祝贺拼多多,鼓励阿里人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,表示“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”。后有刘强东表示绝不躺平,搭配的金句是:任何一个人、任何一家公司都要经历若干个顶峰和谷底才能成就伟大。
业务层面的不到位,只是京东员工的体感而已。站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周期来看,京东集团(09618.HK)确实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时候了。
2023年Q3,京东集团收入2476.98亿元,同比增长1.7%,净利润79.36亿元,同比增长33.1%。
其中,公司商品收入1953亿元,同比下滑0.9%;服务收入524亿元,同比提升12.7%,撑起了京东微弱的增长。
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在最新财报中表示,公司利润水平达到历史新高。但是,她不愿触及的是,京东集团的收入增长几近停滞,几乎创历史新低。
自京东集团从2022年Q4起不再披露用户数据之后,增长问题,便成为高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。如今,算是正式敲响了警钟。
相较于阿里巴巴(09988.HK)和拼多多,京东增长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,错过了布局海外市场的最佳窗口期。
国内电商市场逐步切换至存量时代。另外,还有抖音、快手和美团(03690.HK)这种新一代的电商平台,借助流量优势和本地生活服务体系,对传统电商平台们开启降维打击。于是,想要增长,便只能出海。
阿里巴巴海外业务布局较早,尽管早期并未给予太大的重视。等到拼多多凭借Temu获得第二曲线,淘宝和天猫也进入增长瓶颈,便转而组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,将其看作是激活阿里巴巴下一个时代的关键变量。从目前的业绩表现来看,转身并不算迟。
三大电商平台中,京东的出海布局并不突出,只剩下京东物流还在紧跟这一轮快递出海大潮。公司现在又能去哪里寻找增量呢?在电商出海的关键窗口期,京东集团在忙什么?恐怕只有刘强东最清楚了。
安居国内,如何应对存量电商市场之卷?京东拿出的武器是,低价策略+深化服务。
今年双11之前,京东就“全网最低价”,开撕李佳琦。这也算是顺应了刘强东在内网公开信中所说的,不要处处防守,要主动出击。
服务板块,京东从8月份起适当降低了门槛,Plus会员全年无限免邮,普通用户免邮门槛从99元降至59元,其实也是“降价”的一种方式。
可是,当拼多多“砍来砍去”培育起了超级低价的用户认知,当阿里巴巴“重淘宝轻天猫”,当抖音和快手(01024.HK)拥有了绝佳的电商流量,京东拿什么跟大家拼低价?
更多的希望,可能还是要放到深化服务上。京东集团借助达达,推进其即时零售战略,3-5公里内“线上下单、门店发货、小时内送达”,较传统电商业务更具竞争力。不过,这一战略与美团撞车,阿里与菜鸟也在联手加入,如果将来抖音也来掺一脚,京东还有多大的空间?
当下,京东与美团可谓“难兄难弟”:被老大哥腾讯控股(00700.HK)清空股权后被迫彻底独立,作为业务平台未能及时出海拓展第二曲线,增长压力类似,就连股价下跌的节奏和幅度也差不多。
其实,面对这样的现实压力,京东集团本来可以走另外一条路,徐雷选择的“消费升级”——借助京东体系在电商市场遥遥领先的服务能力,与拼多多与阿里淘天集团开展差异化竞争。所以,时任CEO徐雷在京东集团财报中强调的是“有质量的增长”。
不过,徐雷的实验只持续了1年多便宣告失败。今年5月,曾在普华永道任职多年的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许冉,接替其出任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。
财务大师许冉的首要目标,是让京东这头成年奶牛挤出更多的奶,而不是像徐雷那样,培养出更强壮的新一代奶牛。
此时大家才发现,互联网大佬们纷纷表示隐退,有的是真正的退出。另外一部分,只是给自己强有力的公司意志,寻找几个执行者罢了。
当然,京东还没有到最难的时候。一旦公司开启负增长,且新的业务增长点还未找到,那么,就真的只能寄希望于刘强东的大破大立了。
原文标题 : 京东确实到了比较危险的时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