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东,突袭美团腹地

商业黑板报
关注

如今,相信大家会认为刘强东做外卖,是认真的。

2个月前,黑板君曾写过《京东干外卖,刘强东必赢之战?》。当时,打开京东APP查看外卖品类时,可选择的商家还很少。

但现在,外卖放在APP顶部重要位置,而且上面商家数量也多了不少。一眼看去,跟经营多年的美团、饿了么相比,似乎已有一战的底气。

3月24日,上线40天的京东外卖日订单突破100万单;又过了仅仅22天,这个数字翻了5倍,达到500万单。

凭借刘强东的战术,京东外卖的气势出来了。

图源:AI

当然,与美团峰值的9800万日订单相比,京东差距很大,但在增速上,这已经充分体现了刘强东杀入赛道的决心。

不仅如此,京东第二季度还要再招5万名全职外卖员,公司还全额足额承担五险一金。

加上5月前给优质商家免佣金,给消费者提供百亿补贴,京东这个闪击战可谓面面俱到,大有强攻的声势。

直到如今,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很疑惑:

订单数差距如此巨大,美团为何要把京东放在眼里?京东又为何要杀入一个看似利润不高又表面红海的外卖战场?

01

战火咋升级了?

近来,京东与美团的外卖战全方位升级。

互联网很多领域的战争都打得差不多了,蛋糕也分得七七八八,所以这几年口水战明显少多了。

但实在没想到外卖还能打成这样。

4月12日,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率先发难,核心有几点:

1、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,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。如果把外卖当作即时零售(30分钟送万物)的一部分,达达和京东到家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,只不过收效甚微。

2、即时零售这几年发展如火如荼,大家有目共睹,美团非餐饮品类的订单突破了1800万单,可以说让某些公司如鲠在喉,如芒在背。

3、下周正式发布美团即时零售品牌。“狗急跳墙”也好,“围魏救赵”也罢,“30分钟送万物”创造的新体验一定会满足更多用户需要,把那些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扫进历史垃圾堆。

里面的内涵、阴阳怪气指的是什么,估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。

4月12日,刘强东回应京东集团新闻发言人齐珊珊说的“王莆中下场攻击我们”:

“要是有空就赶紧去加入‘小哥应急小组’,看看有没有外卖或者快递兄弟在大风中遇到困难的!或者去参与出口受阻企业的采购小组工作,尽快给他们提供帮助……不要和人打口仗,不能产生社会价值。”

4月14日,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在2025中国餐饮连锁峰会上宣布,未来三年,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,疑似隔空回应京东外卖的百亿补贴。

图源:视频截图

4月15日10点,美团正式发布了即时零售品牌“美团闪购”,品牌视频中有狗狗的镜头,并配了字幕“你的东东再等等”,这里在内涵什么,大家继续自行判断。

同日12点半,京东黑板报发文:“京东不打口水战,但会坚持说实话”。

核心有3点:再招收5万名外卖员并公司全额负担五险一金;京东外卖日订单超过500万单,GMV比“幽灵外卖”1000万单还大;京东“自营秒送”业务平均送达时间快于30分钟。

晚些时间,刘强东2024年的内部讲话视频被披露:刘强东要求京东外卖净利不能超过5%。

你百亿补贴,我千亿扶持;订单数量、送达速度、商业体系都在PK,阴阳怪气层出不穷,吃瓜群众大呼过瘾。

不过细看,这场口水战打下来,京东还是占了便宜。

美团被激了一下,于是先下场掐,但锋芒太过,显得不太占理。

而京东刘强东明显老练很多,回击的都是关注外卖小哥困难、关注五险一金、控净利,主打展示老一辈互联网大佬的格局。

确实高下立判。

那为什么,美团这次会略显急躁呢?

说到底,京东不顾主业线上电商还在跟淘宝、拼多多、抖音大战,反而重金杀向美团经营多年、占据7成江山的外卖核心业务。

核心的竞争点在于,两家都在抢一个叫即时零售的风口。

02

即时零售是蓝海吗?

京东做什么?这么多年做的核心业务是零售业。

在黑板君看来,京东突然开卷外卖,最终目的并不是外卖。而是都想靠高频的外卖业务,引导用户心智和购物习惯。从而带动低频的3C、购药、百货等业务增长,抢夺即时零售这个新风口。

何谓即时零售?简单来说,可以拆分为“即时”和“零售”。

20多年前,通过网络购买商品,往往需要大半个月的时间。

京东、淘宝等电商平台,把时间卷到了隔日达。而如今的“即时”,则要卷到一小时,乃至半小时内。

万物皆可零售。

本来,美团、饿了么打通消费者周边餐饮商家,把外卖卷到了半小时上门。后来,又有了“跑腿”业务、生鲜前置仓业务等多品类模式的尝试。

2021年,美团率先提出万物到家理念,并将零售确定为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。

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,首次明确提出“大力发展共同配送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”。

2015年,外卖市场规模只有几百亿,如今已突破万亿;而据商务部《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(2024)》,2023年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,同比增长28.89%,比同期网络零售增速高出17.89%。

据官方数据,美团已经坐拥336万月均活跃骑手,1450万活跃商家,3万家美团闪电仓。

这场外卖大战背后,王兴本应水到渠成吃下即时零售新风口,但突然遇到了京东这个程咬金。

图源:黑板君

其实,刘强东一直在布局即时零售市场。

早在2015年,“京东到家”便已推出,还多次入股达达集团,最近还打算2亿美金私有化;2024年,京东确定即时零售是三大必赢之战之一,同时还挖了前美团副总裁郭庆接任达达集团董事长、前美团杨文杰接任秒送业务负责人。

可以说,京东在战略、高层人才、物流能力上都做好了准备,今年发力即时零售,本质是厚积薄发。

说到底,京东和美团的最大差距,一是骑手数量和商家数量,京东通过高福利、0佣金抢夺;二是用户心智,所以京东首先发力高频的外卖业务,还搞拼多多成名大招百亿补贴;三是仓库覆盖能力。

为了达到半小时覆盖的速度和品类,前置仓再次成为核心。前置仓面积小、品类全,通过广撒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;

而京东优势的还是各个大型物流中心,自营覆盖次日达尚有能力,但要满足即时零售似乎力有不逮。

但是,京东相对美团也有自己的优势:自营线下门店。

据京东黑板报,全国已经有超过十万家京东品牌线下店全部接入了秒送,平均送达时间快于30分钟,覆盖电子产品、服装、化妆、药品等全品类。

也许在以前,不少人都觉得京东搞什么线下自营的便利店、酒业乃至药业是精力过度分散,但亮出了即时零售后,这些操作的战略价值一下就显现出来。

对于这种大规模的集团作战,即使是早期,美团也必须要将其遏制住。

03

红海,蓝海?

外卖这个行业,本身超过预期。

对于即时零售、特别是外卖业务,不少人可能有个错觉:这是个苦哈哈的业务,不挣钱,为啥刘强东还要烧钱杀进来呢?

先看看数据。

截至4月18日收盘,京东集团总市值4041亿港元,京东健康1131港元,京东物流777.33港元,达达约合37.1亿港元。

而美团,是8340亿港元。

刘强东搞了这么多年电商,弄了四家上市公司,市值加起来还比不过“苦哈哈”的美团。

事实上,美团非常赚钱。

2024年营收3376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22%,净利润为358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惊人的158.4%!

图源:美团财报

本地商业板块依然是核心,外卖配送业务以及到店到家业务构成主要收入,贡献了2502亿元营收,占总收入的74%。

事实上,2024年餐饮行业才是真正的苦哈哈。

据企查查,2024年全国倒闭的餐饮公司数量创新高,近300万家;

多家餐饮上市公司业绩也表现不佳,如奈雪的茶营收为49.21亿元,同比下降4.7%,经调整净利润由盈转亏达9.19亿元;呷哺呷哺营收48亿,同比下滑20%,净亏损3.98亿,同比扩大超100%。

还有一些餐饮上市公司,大家可以参考近期的财报。

行业承压,促进成交的中间商反而不受影响,这样的例子也在例如贝壳身上看到。这几年,美团也深陷外卖佣金过高的争议声中。

今年315前,北京市大兴区餐饮行业协会、大连市餐饮行业协会、山东省滨州市饭店烹饪餐饮协会均发文呼吁降低综合佣金,据文章,最高佣金已经达到26%。

而针对佣金一事,美团曾在2024年12月25日发文称,美团外卖实际商户佣金为6%至8%。

两边的最大差别在于,美团定义的佣金包括信息展示、技术服务、流量支持及运营保障等费用,但不包括配送费。

而对于餐饮行业口中的综合佣金,则包括配送费等费用。抛开“文字游戏”的嫌疑,餐饮行业本就利润率不高,扛起一堆的“美团税”,确实压力山大。

这也让人不禁想到,当美团从外卖业务扩展到万物到店,其他品类的商家是否也会遭遇相似的压力?

这时候,刘强东杀出来,强调“京东外卖净利不超5%”,这也确实是插到了美团的软肋。

当然,对于消费者而言,多一家这样巨头杀进来,肯定是好事,这些年只怪饿了么不争气。

近来圈内流传个笑话,京东美团打起外卖大战,没想到受伤的是饿了么。

       原文标题 : 京东,突袭美团腹地

声明: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OFweek立场。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举报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