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,带着解决用户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光环,以互联网+无桩式运营模式风靡全国,这一巨大的市场吸引了无数资本涌入,经历了两年的快速扩张与市场洗牌,共享单车企业由全盛时期的数十家,缩减至几家,市场红利退去,资本撤场,然而遗留下的问题,却成为了城市管理中的一块心病。
资本狂欢下的“彩虹大战”
2015年9月,ofo创始人戴威在北京大学投放了第一批共享单车,并呼吁2000名北大师生贡献出自己的单车,由此开启了共享单车时代。
2016年10月,ofo宣布开启城市计划,正式走出校园。同年,摩拜进入第一个城市上海并开展运营。
随后,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,卡拉单车、悟空单车、町町单车、酷骑单车、小鸣单车、小蓝单车、1号单车等相继出现,共享单车呈现“彩虹大战”模式,资本疯狂涌入。时至今日,摩拜和ofo都已经历了数轮融资,总金额达数十亿美元。
随着资本的不断投入,投放量也呈井喷式增长。据新浪科技报道,摩拜单车、ofo两家巨头在2017年预计投放量接近2000万辆,产能预计则可以达到3000万辆。数据显示,北京的单车保有量达到20万辆,上海单车总数量突破36万辆,广州和深圳的分别有近20万辆和32万辆。
2017年一线城市共享单车容量
在二三线城市,天津的共享单车数量达10万;成都的摩拜单车数量达10万;武汉将新增10万辆ofo;长沙拟投放5万辆ofo和5万辆摩拜;无锡摩拜单车数量达5万;厦门ofo单车有6万辆;郑州ofo单车达6万辆;重庆ofo的单车数量达2万;西安的ofo单车有6千辆、摩拜1千辆;济南的ofo和摩拜单车数量分别为6千辆和1.1万辆。
2017年二三线城市共享单车容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