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fo到途歌,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 戴威你的押金余额已不足

AutoMan
关注

急速生长

没有新资本的注入,途歌们难以为继。

但所有人都还记得,在这个寒冬之前,共享出行曾急速生长,成为新兴行业中的独角兽。

2016年,“共享单车”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;在资本的追捧下,率先进场的ofo和摩拜迅速蹿红并站上“风口”,不断爆出巨额融资的消息。公开资料显示,从2016年8、9月份 B轮融资开始,摩拜和ofo的融资步伐几乎是咬合的节奏。八九个月里,双双完成E轮融资,累计金额近20亿美元。在资本的怂恿下,摩拜和ofo走向了野蛮增长之路:过度投放单车抢占市场份额,倒贴钱鼓励用户骑车……

而在共享经济兴起的大背景下,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共同崛起。此次爆发退款困难的途歌成立于2015年7月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落地运营,平台旗下拥有奔驰Smart、宝马mini、雪铁龙、标致等多款服务车型。

公开资料显示,成立至今,途歌已经完成6轮融资,累计融资额超过6000万美元。最近一轮B+轮融资完成于今年10月,由海外基金SIG、真格基金和凯信资本投资,金额达千万美元。

然而,即便曾经风光无两,但依旧无法扭转资金链断裂的局面。

尚有机会?

尚未盈利的途歌,让资本失去继续加码的信心。而没有新资本的注入,途歌也终究难以为继。

但共享出行就应该被判死刑吗?有机构预测,到 2030 年,共享出行和大数据业务将会为汽车产业带来上万亿元的规模收入。汽车共享有效的调配资源,迎合了全球社会“互联网+共享+绿色环保”等诸多主流理念。

也许正因如此,这边是挣扎在困境中的途歌,那一边,车企巨头在向移动出行转型路上热情不减。

12月18日,上汽集团发布移动出行战略品牌——“享道出行”,宣布正式进军网约车业务。而在四天之前的12月14日,BMW ReachNow即时出行在成都上市,标志着宝马将高端出行服务投入市场。近日,一汽-大众奥迪联手首汽约车在西安推出高端专车服务,这是继北京、三亚之后,奥迪出行服务再次扩展版图。

共享出行究竟是否具备成功运营的商业条件,似乎仍是镜花水月。但不论如何,用户不该成为共享出行行业的“炮灰”。寒冬已至,遗憾的是,没人知道春天还有多远。

声明: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OFweek立场。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举报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